澳大辦第三屆中國文化澳門論壇

 

嘉賓出席開幕禮

由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及澳門民聯智庫合辦的中國文化(澳門)論壇於今(7)日舉行。是次論壇以“中國文化的時艱關懷與憂患意識”為主題,邀請歷史、哲學、思想文化和文學藝術界專家發表演講並進行研討。論壇採用現場會議及視頻會議同步的方式進行。

論壇開幕禮由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主持,中聯辦宣傳文化部副部長劉偉、澳門立法會議員施家倫、澳大校長宋永華、澳大副校長蘇基朗、澳大人文學院代院長徐杰、澳大圖書館館長吳建中、國情教育澳門協會會長王海濤、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張志強、華中師範大學原書記馬敏、澳門焦點報社社長范益民等出席。宋永華致辭時表示,中國文化從古代到現代,始終有一種共克時艱的傳統,有一種憂患意識的傳統。我們就是應該認真研究、明確揭示這樣偉大傳統,這對於身在“時艱”之中的我們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當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民聯智庫,以及澳大人文學院的中文系、歷史系、哲學宗教系提出是次論壇的主題為“中國文化的時艱關懷與憂患意識”,許多文化學者和文史專家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參與研討的願望頗為強烈。

宋永華

施家倫表示,第三屆論壇的主題貼近百年不遇的疫情衝擊背景,具有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是中國文化精英對重大歷史事件的重要參與。有關疫情關懷和憂患意識的研討,定會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共鳴,為疫後經濟社會、心理重建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將來定會成為華人文壇歷史當中的重要一頁。徐杰表示,人文學院的新五年規劃,全面貫徹落實大學的戰略部署,而另一個要點就是進一步強化和提升對外交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是次論壇系列學術會議就是這項努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施家倫

是次論壇以中國文化傳統應對疫情時艱的理念、智慧為主題展開學術討論,涵蓋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多學科、多領域,兼具學術性與人文關懷,對中華文化的時艱關懷與憂患意識進行歷史性的回顧與時代性的思考,為後疫情時代中國社會文化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建議。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於疫情時節開創的現場會議及視頻會議同步進行的方式在本屆論壇中繼續使用,馬敏、黃維梁、張志強、吳義雄、李繼凱、馬相武、傅天虹、瀟瀟、孫建榮、林廣志等著名學者克服疫情困難,匯集澳門,奉獻了一場文學、語言、文化乃至思想精神的盛宴。而朱棟霖、駱寒超、汪應果、盧新華、鄭開、吳根友、李怡、林少陽、張翎、張凰、夢娜、朵拉、朴宰雨等著名教授、作家則將分別在內地及澳門、美國、加拿大、歐洲及東亞、東南亞各國通過線上視頻發表言論。

論壇有四個部份,圍繞議題“時既艱危,性複狷介”——中國傳統文化的時艱意識與憂患意識、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的時艱關懷與憂患意識、畢力幹時艱——新冠時代的抗疫文化檢視和共克時艱,玉汝于成——時艱關懷與中國文化史研究的新路向。專家學者分別就“社群文化構建與和諧社會建設——新冠時代抗疫文化檢視之一”、“公共領域與當代中國的城市管理:疫情期間的歷史思考”、“新冠時代國家軟實力與中華文化之認可”、“漢語新文學的憂患之書與憂患之詩”、“新冠時艱與中華民族的憂患意識”等議題做分析和討論。

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