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灣區建設需要高教融合發展
作者:澳門大學校長 宋永華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進一步提升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是粵港澳大灣區在戰略層面的重要意義。遵循創新驅動、開放合作的原則,全面提升大灣區的發展水準,必須加快推動港澳和內地更深層次的合作。高等教育的合作和發展,無疑應當成為其中的一個重要切入點。
大灣區高等教育融合發展的戰略意義
高等教育融合發展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世界一流的創新發展區域的客觀需要和迫切要求,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第一,發揮港澳在吸引國際高端人才方面的優勢,與內地共同優化人才開發、人才培養環境,將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化人才高地,發揮人才的支撐作用;
第二,通過更高水準、更有效的粵港澳三地高等教育的合作,促進高校之間的優勢互補、資源分享、協同創新,合力實現一流的科研和教育,實現三地高等教育綜合實力的整體提升,並激發創新動能,為大灣區發展提供持續的創新發展動力源;
第三,以更進一步推動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契機,粵港澳共同推動區域高等教育“引進來”“走出去”步伐,積極培育我國開放競爭新優勢,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灣區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中協同發展
粵港澳三地的高等教育一直有較為頻繁的交流與合作。特別是港澳回歸以來,“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粵港澳的高等教育也在國家和粵港澳三地的政策推動下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合作的深度與廣度逐漸加強和提升,合作內容也從短期性、分散性逐步邁向長期性、實質性。澳門大學近年積極主動參與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主要從以下方面開展了切實、有效的工作:
與大灣區的院校共育人才。在合作培養研究型人才方面,澳門大學與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開展博士生聯合培養項目;在本科生方面,除了與不同院校合作開設本科交換生項目外,澳門大學與華南理工大學以土木和電信兩個學科領域為試點,合作推出大灣區首個雙向雙學位本科聯合培養計畫;在科研方面,與廣州、香港等地高校共同開展長期合作計畫,並在人工智慧、新能源與新材料等領域通過建立聯合重點實驗室開展聯合研究。
參與粵港澳高校聯盟的工作。2016年,澳門大學與中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共同發起成立粵港澳高校聯盟,致力共同推動和深化高水準人才培養與科研創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中也明確須“積極發揮粵港澳高校聯盟的作用”,高校聯盟未來將是大灣區高校合作的重要平台。在聯盟的平台作用下,澳大積極參與發起成立多個子聯盟,涵蓋中醫藥、超算、文化、公共衛生等多個領域。2019年澳大倡議發起“粵港澳大灣區西岸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聯盟”,希望通過西岸科教聯盟的平台,集合西岸城市的科教力量,發揮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引擎作用,切實推動澳門、西岸以及整個大灣區的持續發展。
在大灣區建立產學研基地。2019年3月,在珠海市與澳門特區政府的支持下,澳大與橫琴新區管委會簽署“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與珠海市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合作協定”,依託澳大三間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其他優勢學科的科研成果和科研力量,在橫琴建立產學研示範基地。同年10月,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正式啟用,同時澳大還與珠海華髮集團成立聯合實驗室,實現澳珠校企資源整合、協同發展,建設集聚國際高端創新資源的科技創新合作樞紐,推動大灣區產業技術轉型升級和科技成果轉化。
主動擔當,引領西岸科技創新發展
澳門在大灣區中需要發揮西岸唯一中心城市的核心和帶動作用,並擔當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重要節點之一的重要角色。澳門大學是澳門唯一的公立綜合性大學,也是大灣區西岸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學之一,必須主動發揮優勢,積極擔當起引領和推動西岸科技創新發展的使命和責任。聚焦西岸,共建灣區,澳大將積極構思從以下幾個方面發揮作用:
延攬國際高端人才,發揮人才合作優勢。《規劃綱要》對大灣區人才引進和培養提出了更加積極和開放的指示,這也正是發揮優勢的關鍵點之一。澳大將充分結合和利用澳門特區的制度優勢和大學的國際化優勢,助力大灣區國際化人才的開發。努力創造更多優越條件,加大力度為澳門和大灣區引進國際高水準人才,發揮其對教育科研的帶動和引領作用,並最終實現國際化人才在大灣區的集聚和合力,以人才為引擎和動力,推動大灣區整體發展。
聚焦重點,加強產學研合作發展。澳門集中了大灣區西岸最主要、最優質的科研資源,其中大部分在澳門大學。澳大目前不僅擁有中醫藥、微電子和智慧城市物聯網範疇的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按大灣區發展所需,建立了人工智慧、資料科學、認知與腦科學三個跨學科交叉研究平台,明確精准醫療、先進材料、區域海洋研究三個新興科研領域,以創造更多科研成果為目標。澳大將夯實在珠海橫琴建立的產學研基地,發揮澳大的科研資源和科研力量的優勢,積極在大灣區西岸開展創新研究和技術研發,聯合大灣區的高校、科研機構等共同參與省級、國家級科研計畫和項目。同時,積極推動成果轉化,加強科技成果在澳門和大灣區的應用,力爭在西岸的科技創新中建立核心地位。
創新驅動,推動合作辦學新模式。根據《規劃綱要》的內容,“創新驅動,改革引領”是大灣區建設的首要基本原則。目前,港澳與內地合作辦學的模式相對單一,仍需要不斷嘗試和探索更多創新的模式。未來,澳大將利用開放互通的區域創新體系,發揮澳大的國際化優勢,著眼“灣區所需、澳大所長”,積極面向全球吸引優質的教育和科研資源,為大灣區尤其是西岸的高等教育及產學研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共同推動大灣區國際教育示範區的建設。
展望未來,在新時代國家進一步開放發展的進程中,澳大將積極配合國家和澳門特區的總體部署,把握機遇、迎接挑戰、主動作為,提質科研創新發展,加強教育和人才培養,持續提供更優質的社會服務,積極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澳大提出的“培養更多愛國愛澳人才,創造更多科技成果,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助力粵港澳灣區建設”的期盼,服務灣區,貢獻國家,並從中實現澳大整體水準的飛躍和提升。
《中國教育報》2019年12月02日第5版
版名:高教週刊
作者:澳門大學校長 宋永華
http://m.jyb.cn/rmtzgjyb/201912/t20191202_278556_wap.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