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兩新基地推動科教 澳大鼓勵新一代探索世界

來源: 傳訊部

創新人才是推動澳門融入大灣區發展的重要動力,而孕育人才需要從小做起!因此澳門大學早前成立“澳門中小學生科技實踐基地” ,培養本地新一代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素養,提升他們的探索精神和競爭能力。與此同時,澳大成立了“澳門中小學生人文社科教育基地”,促進全人教育,啟發他們對人與社會的思考。

集合資源 推動STEM教育

澳門中小學生科技實踐基地以澳大科學暨工程科普推廣中心為核心,陸續推出一系列STEM教育計劃,支持社區科學推廣活動,為中學師生提供可持續培訓。基地將透過與各界合作,推動澳門科普教育的發展。基地舉辦科普夏令營、潛能拓展計劃和專題講座,並且帶領學生參加國際比賽和交流,目前全澳已有八、九成中學參與澳大舉辦的科普活動。作為“STEM教育計劃”的一部分,基地今年七至八月舉辦科普夏令營,分為土木工程、機器人與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與人工智能、四軸飛行器三維重構、無線科技研習、運輸技術,以及數學與大數據等七大主題,吸引來自16間本地中學共150多名學生參與。

https://www.um.edu.mo/wp-content/uploads/nrs/46818-71508.jpg

澳大成立“澳門中小學生科技實踐基地”

基地本年度推行“科普外展計劃”。科技學院副院長、科學暨工程科普推廣中心主任譚錦榮教授說,基地會將汽車改裝成流動的趣味科學平台,到各間中小學與學生分享學習科學的樂趣。此外,基地還會開展“中學聯絡教授”項目,派出不同學科的教授與各間學校協調,協助中小學推廣科普。基地亦定期舉辦 “教師創新培訓工作坊”,由科技學院的教授介紹各自領域的新近研究與應用,拉近基地與中小學教師的聯繫。

https://www.um.edu.mo/wp-content/uploads/nrs/46818-71511.jpg

“澳門中小學生科技實踐基地” 派出不同學科的教授與各間學校協調,協助中小學推廣科普

在對外合作上,基地主動與海外的科普教育單位合作,開設各類國際科技交流活動,讓中小學生接觸各地學校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創新思維。基地本月在澳大主辦了“面向下一代的研究創新和STEM教育”國際研討會,期間澳大與葡萄牙國家科學暨技術文化推廣署探討了雙方在STEM教育計劃的合作,期望開辧不同的國際科技交流活動、構建葡語國家的科普平台。

https://www.um.edu.mo/wp-content/uploads/nrs/46818-71510.jpg

“澳門中小學生科技實踐基地”,陸續推出一系列STEM教育計劃,支持社區科學推廣活動

全面啟導 推廣人文社科

“澳門中小學生人文社科教育基地”則由澳大的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孔子學院、中葡雙語教學暨培訓中心及澳門研究中心組成。人文學院兼孔子學院院長靳洪剛教授說:“基地將幫助澳門的中、小學生從小就得到全人教育發展的機會,為國家以及澳門的人才培養,創新、創業做出貢獻。” 其中孔子學院與中葡雙語教學暨培訓中心緊密合作,開展面向中小學師生的培訓和活動,包括葡語、漢語課程、中葡藝術家講座、中華文化和文學名人講座等。

https://www.um.edu.mo/wp-content/uploads/nrs/46818-71509.jpg

澳大成立“澳門中小學生人文社科教育基地”

今年初,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與多間學校簽訂協議,共建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中心又入校舉辦了30多場“中國歷史文化名師名校系列講座"、推出“澳門中小學生國家歷史文化認知指數”、創辦介紹中國歷史文化和新貌的《澳門少年報》,更以葡文和英文編撰中國歷史文化兒童讀物。中心主任郝雨凡教授說:“澳大擁有國際化的優秀師資隊伍,除了做好相關學科的研究外,也應當對澳門年輕一代傳承中華文化起到一些作用。”

作為人文社科教育基地的一員,澳門研究中心推出多個項目,向中小學生傳播澳門知識。中心主任林玉鳳教授說,中心將以30年來研究累積所得的澳門資料,建立一系列資料庫,包括較為吸引中小學生昆蟲學資料庫,其中介紹“澳門細蟻”等本土昆蟲物種。

2018/11/30